本文目录
诸葛亮在真实的历史中真的有那么神吗相术奇人:为皇帝算命,预言逐一实现,一句话便逃过杀身之祸。真的有前世今生吗诸葛亮被称为料事如神的神人,还是千古第一相,还有成都专门的祠堂,他的光辉事迹在《三国演义》中有记载,实际上的他是不是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呢?首先就应该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就有演绎的成份,其中的一些事迹不是他的,作者为了凸显他的厉害移植到他身上而已。例如:赤壁之战,当仁不让的第一人应该是周瑜,并且苏轼所形容的羽扇纶巾,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形容的当时周瑜的形象。与诸葛亮没有关系!
诸葛亮主要的工作不是在军事上作为军师存在的,因为刘备作战出征的时候带着的是法正。《三国志》之中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一般,军事能力并不见长,虽说诸葛亮后来也曾带兵平定南蛮,更先后多次带兵北伐,但实际上,在刘备生前,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展现。所以上,《三国演义》里他的那些光辉事迹是大打折扣的。
诸葛亮作为千古一相,主要是作为内政的贡献。在蜀汉政权的建立时期,诸葛亮主要从事外交和政务方面的活动,充当政治家的角色。他出使江东,成功与东吴缔结友好盟约,消除了刘备政权东部的隐患,为政局的稳定以及蜀汉政权的建立谋求到了一个较好的政治环境。
此外,在征战中,诸葛亮常常承担着巩固后方的重任,由此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政务处理方面过人的能力。成都平定后,诸葛亮任职军师将军,管理左将军府事物,之后刘备外出征战时,经常让诸葛亮留守成都,以补充前方的粮草和兵员。
当刘备病逝白帝城的时候,蜀汉可谓是损失惨重,蜀汉政权可以说在这个时候真的是濒危时刻。诸葛亮不仅没有让蜀汉因此衰败,反而逐步恢复了过来,并且再次拥有了对外出征的实力,这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了。而这个时候的诸葛亮独揽蜀汉的大权,所以才能够做到这样的成就,可能也是刘备临终托孤的原因。
在古代有这样一个相术奇人,不仅为皇帝算命,所说预言逐一实现,还只用了一句话便逃过杀身之祸,这个人就是隋末唐初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风水大师,相术能力冠绝天下的袁天罡。
袁天罡的叔父袁守城是一位著名的术士,袁天罡从小跟随叔父袁守城学习术士,经过努力的学习,袁天罡不仅一身相术本领登峰造极在相面领域更是超过了他的叔父。
传说杜淹、王珪、韦挺三位才子曾经请袁天罡看相。袁天罡就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但同进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后来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三人都被贬隽州。
不过要说袁天罡最厉害的“预言”,应该还是对武则天的预言,据《旧唐书·方技》记载,袁天罡年轻时周游天下,曾偶然遇到过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看到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后大惊说道:夫人命中注定有贵子降生,于是杨氏便叫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给他看,谁知袁天罡接连摇头说不是他们,后来杨氏又领出来了武则天的姐姐,无奈,杨氏只好将尚在襁褓之中的武则天抱出来让袁天罡看相,只见袁天罡看了一眼便大惊失色说道:“龙瞳凤颈,贵不可言!”接下来还说到“必若是女,实不可测,后当为天下雄主”。
后来袁天罡还预言:帝传三代,武代李唐。意思就是说李氏王朝在第三代之后就会出现“武氏代唐”的结果。唐太宗李世民得知这件事,下令彻查,还把袁天罡的真传弟子李淳风请来了。相传李淳风因久慕袁天罡大名,拜于门下,在天罡倾囊相授之下,李淳风很快修炼成一个精通风水、预言的大师(也有一种说法说袁天罡是李淳风是好友并非师徒)。李淳风推演了一番后,说出这个“武氏”就在后宫之中。并说出此人可保大唐三百年基业这种话。
而这个“武氏”就是武则天。那个被唐太宗打压到感业寺后来逆袭为皇后,最终坐上皇位之人。一举登得帝位后,此时袁天罡也面临杀身之祸。登上皇位后的武则天要找当时泄露天机的袁天罡报仇。正当武则天打算杀了袁天罡的时候,袁天罡只说了一句就保住了性命:陛下盛也洛水,衰也洛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据唐朝的史料记载,武则天登基之时,天降大石于洛阳,巨石之上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则天大喜,将这块白石命名为“天授圣图”,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后来武则天迁都洛阳并在洛阳称帝。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使得武则天登基之时稳定了自己的地位。袁天罡道出了武则天登基的真理,于是逃过一劫。也因为这件事使得武则天不敢小看袁天罡。以至于后来,武则天晚年还是找袁天罡师徒来选陵墓地址。
相传,袁天罡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选中一块风水宝地,并埋下了一枚铜钱,而李淳风则经过了九九八十一天,也选中了一块宝地,插了一根发簪。结果簪子居然正好插在袁天罡埋下的铜钱孔正中央。表明两人找到的风水宝地恰恰是同一块地方,武则天最后就把自己葬到了这里——乾陵。
再后来,袁天罡也为自己的选了墓地,巧合的是,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墓地仅相隔数百米左右。李淳风的墓地早就被洗劫一空,而袁天罡的墓地历经过一千多年从没被盗过。
自己的(148)武则天(47)天罡(9)佛教的教义里多讲轮回。
西藏有个叫拉姆拉措的地方,以可看见前世今生而闻名。藏地玩耍多年,夜游过羊湖,冈仁波齐下挂过经幡,却始终未至拉姆拉措。
究其原因,是对前世今生的莫名敬畏。
讲拉姆拉措与前世今生前要先讲两个小故事。便是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两件事,才逐渐对一些无法言语的不可知产生无名的敬畏之心。
第一件事要从我小时候说起。我们老家民间有一个说法“男不生初一女不生十五”,大概意思便是女生天性属阴,但凡十五月圆便是阴上加阴,并不太好。而我偏偏便是这样的生辰。
父母辈多迷信于算命等等,好像自我出生开始,便遇到各种算命先生叹气道“这女孩命太硬,多舛”,据母亲说,抱着我在路边等车都能碰到白胡子老头来这么说。倒也奇怪,先不说准不准,10个算命先生里9个半都这么说。
而事实是,非常多舛。夸张到偶尔与好友提及二三事,对方惊呼我那么小就经历了电视剧里才有的剧情。
好在有姥姥庇护,总有逢凶化吉的时候。只是在姥姥离世的前1年,好像做了些什么,便是她担心自己无法总护我周全。
讲真,直到今天我都不清楚那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我曾在某天突然做了个梦,梦中被人引起一处寺庙,庙里的师太慈眉善目,拿着尘杖在我身上扫了几下,说了几句预言。而这几句当时看起来极不靠谱的预言,如今一一应验。
这是不符合逻辑的,我的人生曾发生过几次重大变故,所以在做梦的那个时间点是压根不会想到以后的变化的,那时候的心心念念无非是考上重点高中之类的愿望,又怎会想到有一天自己真的是仗剑走天涯?
对于这个梦境的记忆尤其深刻的,也是后来的一些变故与经历之后,想到梦中所言非虚,才生了敬畏之心。
要讲的第二个故事也是和梦境有关的。
北京的夏季多暴雨,每逢暴雨多雷电。我曾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里,做了个非常奇怪的梦。其实我自己也并不清楚,当时是否睡着了,只记得一个闪电把屋子照的明晃晃的,突然就看到了一个几乎纯白的空间。
那个空间里有另外一个自己,我看不清她的长相,却知道她所经历过的一切,并且莫名确定那个就是自己。空间里上演着一出生死诀别,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着那一切,心里分明感受到那个自己内心的痴缠与执着。
醒来的时候哭湿了整个枕头,那是种从未有过的悲伤感受。我自幼好强,极讨厌哭泣,估计那样的经历也就唯有一次吧。
这个梦做完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极其好奇前世今生。我想也许真的存在某种可能性,那个梦境中强烈认知到是自己的感觉,源于前世的某段经历。于是各种在网上寻觅,知乎、贴吧里也有很多类似经历的朋友讲着自己的故事(感兴趣的可以搜搜)。
好像,就要完全相信了,却在临界点的地方站定,不敢往前。
前世今生是个恒久的话题,多少人带着疑问与好奇探索过这个问题的皮毛或根源,却始终没有人说些什么。就好像拉姆拉措的传说,多少人慕名前去,回来却片语不提。
到底看到了什么?
我从拉姆拉措的山上往下走的时候,那些往山上爬的人也是这样问的。
我说,看到了前世,也看到了今生。
爬拉姆拉措的过程很辛苦。我们一行4人2狗,第一天早晨从拉萨出发开车到加查,第二天早起从加查去拉姆拉措。
拉姆拉措海拔很高,停车场的地方便有5300,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下,攀登不太好走的山路绝对是不可多得的挑战与体验。即便是对在西藏呆了多年的人来说,都要喘的又喘,累到不行。
开始登山的时候下着小雨,走到一半便是大雨加小冰粒,风寒极大,可是还必须大口喘息以便更好的供氧,山路伴着雨水变的更湿滑难走,仿佛这就是通往前世今生的荆棘之路。
这暗含着人生的某种道理,想要到达某种结果,便先要经历、承受、坚持。
而这个过程是必然痛苦的。一路泥泞一路艰难,望着山顶,必须前行。
拉姆拉措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四面环山,湖在山坳中。观湖的最佳位置便在湖正对面的山顶上,据说只要静心诚意的望着湖,便能看到关于自己的显现。
这有点神乎其神。喘的像条狗一样爬上山顶,要在风寒暴雨中静坐观湖,不是易事。
当你坐在风雨中,才发现静心凝神比想象中困难的太多。每天工作忙碌,人情复杂,我们一直在学习一手握着手机一手抱着电脑的生活,更希望自己能练就一心多用的好本领,应对各种复杂场景。
而让你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无视手机,忽略环境,屏蔽感受,尽可能达到天地仅有你1人的宁静,是在现实生活中想到不会想的事情。
观湖静坐的开始,我一度陷入某种焦虑中。暴雨风寒中,很难不去担心自己的处境。上山时候里三层外三层的裹了衣服已经湿透,望着湖面也不知到底该看向哪里,关于前世今生的传说内心更多的是忐忑与不安。
害怕自己看不见,还害怕自己看到什么。
一旦静下来,那感觉就像是猛然从高空坠落,一开始慌乱无措,某个瞬间便突然归于天地。
不知道是否真的有神明感应,我能清楚的感知到,某一瞬间,突然听不到任何声音,好像全世界只有我自己在这里望着拉姆拉措,明明下着雨,却什么都听不到。
湖面变的清晰异常,不停变动着的明暗好像在汇聚什么图案。
来之前我知道几个朋友亲眼看到过,但并不知晓相关细节,所以看到湖面的明暗变化只是以为光影而已,并未想太多。只是当一些清晰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时候,才惊觉这便是传说的前世今生了。
讲真,只是几个画面并不能构成一段前世今生,最多能联想到的就是,自己可能曾经与这些画面存在某种联系,再多的便未可知了。
大概是我们所拥有的智慧,还不足以参悟神湖显像吧。拉姆拉措的湖面还在变化着,我从湖面抽神回来,看看远处的山,看着山边的雾,又回头看看正在观湖的人。
有藏民虔诚的趴在石头上,嘴里念念有词,一脸恭敬虔诚;有游客变换着各种姿势拍照,不时发出不合时宜的嬉笑声;还有一些人像我一样,一动不动的坐在雨中,看不清脸上的水是泪还是雨
西藏有很多湖,或温婉绵长,或深沉悠远,只有拉姆拉措给人一种完全宁静的神圣感。
你看不到湖面的涟漪波澜,听不到任何源于她的声响,山川、天气、风雨、阴晴好像都与她无关,她似乎是静止的,但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可以让天地为其守护。
我想起有次打车遇到一名藏族老师,他讲的一段话:
我们学佛,是为了让自己心静,静了才能看清楚这世间的道理,才知道自己往哪里去。
从观湖的山顶下来,雨停了。
下山变的轻松起来,步伐都轻盈起来。而那些上山的人,依然大喘特喘的步步艰难。和我们来时的模样一样。
他们问我,还有多久到山顶?
他们问我,你到底看到了什么?
我说,快了。
我说,看到了前世,也看到了今生。
前世是上山的举步维艰。
今生是风雨中的静影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