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台北在哪里台北十大景点推荐龙的传说故事100刘伯温斩尽全国龙脉,为何到长白山转身就走台北,位于台北盆地中心,淡水河右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1875年(清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在此设立台北办事处,主管台湾省的行政。从此,它被命名为台北。
今天,该市分为12个行政区,包括中正,大通,中山,松山,大安,万华,信宜,士林,北投,内湖,南岗和文山。早在四五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沼泽和茂密的森林。郑在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派兵在这一带开荒。
公元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福建移民在此建立村落,15年后出现城街。台北,原名大甲会,原是平埔族凯达兰人的一个活动区,又名芒嘎、芒加、芒格、文佳等。台北是北台湾省的旅游中心。除了阳明山和北投风景区,还有全省最大、最早占地8.9万平方米的台北公园,以及全省最大的穆卡交通公园。此外,私人经营的荣兴花园规模也相当可观。覃健、北安、福寿、双溪等公园也是游玩的好去处。
台北的名胜古迹很多,有台北城门、龙山寺、保安宫、夫子庙、知南宫、圆山文化遗址,都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很适合去参观。台北有许多吸引游客欣赏、购买和品尝的特色景点,如胜达庄毛笔、士林名刀、面塑、艺术陶瓷、台北丸子夜市的环蚵仔煎和汤圆等等。阳明山阳明山(原名曹珊,因盛产茅草而得名)位于台北市中心北部,纱帽山以东,有海拔443米的七星山之南。它以天然山谷、温泉、瀑布和森林公园而闻名。
阳山国家公园是1972年国家公园法颁布以来,继垦丁、玉山国家公园之后设立的第三个国家公园。是中国唯一具有完整火山特征的地区。光复后,为纪念阿明儒学大师王阳明,改名为阳明山。其主要范围为大屯火山群会、阳明山、七星山,包括北投、石林、淡水、三支、石门、金山、万里等乡镇约1万公顷。是台湾最大最美的郊野公园,分为前山公园和后山公园。一个集公园、花卉、山泉、瀑布、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公园。四季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包括前山公园和后山公园。一般来说,游览是指位于纱帽山上的后山公园,占地46公顷。一到赏花季,阳明山附近的道路就堵得水泄不通,是大都会区的噩梦。难怪30年前的缆车缓解交通方案又提出炒作。
常规的园林设计,兼具自然美和人工美,是阳明景点的精髓;著名景观有:七彩喷泉、花钟、观景台、小隐池、瀑布区等。花钟已经成为阳明公园的地标,很多游客的焦距,拍照留念的背景。尤其是每年2-4月的花期,鲜花盛开,更是令人神往。除了外观和绚丽的自然景观,阳明山公园丰富的内涵是动植物资源的人文价值,也是火山和硫磺温泉的窗口。千山公园又称中正公园,位于七星山和纱帽山的鞍部平台上。它以前叫曹珊公园,有许多亭台楼阁,低山清溪,小桥流水。
沿着小巧雅致的阳明湖两岸,满湖种满了杜鹃花和樱花,泛舟湖上,仿佛让人置身于江南美景之中。在前山办事处通往金门的路边,有一条曹珊瀑布,常年流淌,白如修行。深秋时节,
占地约61公顷,以小隐池、彩色喷泉、观景台、瀑布区和最具代表性的大花铃而闻名。花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如李子、樱桃、桃子、李子、杜鹃和山茶花。每年花季,花园里都开满了花,游客们都知道如何编织。天宫有两个地方,一个在台北松江路,一个在北投区,俗称忠义殿。
寺庙的简单、清晰和纯净透露出庄严,这在传统宗教中尚属首次。没有功德箱,据说灵验的市民争相相告,所以香火高峰期游客络绎不绝。北投行天宫是为关(关公)而建的,也被称为恩珠宫,它与中国北方的寺庙一样壮观。关是历史上有名的武将,被尊为武圣山的理财,被视为商业的守护神。和其他寺庙特别不同的是,他们不祭祀,不烧纸钱。去求神占卜的人很多,天宫外的地下商场几乎都摆满了算命摊,别具一格。北投风景区北投温泉区北投温泉区一般指地热谷、龙凤、凤凰、胡善利、兴义路等十余处。
狭义的北投温泉区主要指北投温泉亲水公园周边的中山路、光明路、新民路、袁泉路,这里的温泉酒店规模大、数量最集中、自然和人文资源最丰富。北投,位于台北北郊的大屯火山群和金山断层上,是台湾省近百年来最著名的温泉小镇。透过日据时代的沐浴风光和光复后的美景,北投近年来正迅速起死回生。温泉博物馆和亲水公园带来了久违的人文优雅和绿意盎然。此外,旅游温泉旅馆区欣欣向荣,焕然一新,北投的淡淡韵味正以怀旧清新的风格,转化为温泉休闲的热门去处。
光绪二十年(1894年),德国硫磺商人Ouely利用北投温泉兴建温泉会所,这是北投温泉开发的开端。1996年,日本大阪商人外川智子平田发现溪头温泉质量好,极具观光和商业价值,于是在溪头溪畔开设了台湾省第一家温泉旅馆天狗庵,成为溪头温泉浴场的先例,从而开启了温泉乡的发展史。
北投原是北投社区凯达格兰人居住的地方。因为大屯山常年云雾缭绕,神秘莫测,所以被称为Pakto(意为女巫),翻译成中文就是北投的意思。北投温泉的泉水主要来自兴义路底的地热谷和龙凤谷。地热谷喷涌而出的温泉碧绿如玉,被称为绿磺酸泉。因为泉水中含有少量放射性镭,所以也被称为镭温泉。白硫酸盐又名星汤,由龙凤谷接手,是一种酸性硫酸盐泉。这两种泉水对慢性关节炎、肌肉酸痛、慢性皮炎都有治疗作用。
今天也有很多爱汤的人,喜欢早上洗个泡泡浴,然后逛一会儿,特别清爽。北投的温泉游乐多集中在北投公园周边地区,这里花木繁茂,石拱桥古朴典雅,游客特别喜欢在此闲逛、拍照。台湾省早年兴盛的台湾电影,经常在公园里拍摄室外场景,或者入住温泉旅馆作为拍摄场景。
难怪北投曾被誉为台湾电影的好莱坞。以前的北投温泉公共浴场位于公园的一角。它曾经是全岛最著名、最大的公共浴场。现在经过修复已经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温泉博物馆。北投河畔,新修的木栈道蜿蜒幽静,路边坡上有一处雅致的公共石池,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难得的露天汤浴。近年来,许多旅游级酒店建在山区。
住北投的温泉旅馆,享受一晚温泉的氛围,或者当天泡个温泉澡,有很多选择:比如光明路244号的龙乃堂,近90年的洗浴文化,男女分池,分池洗浴;一屯(原名兴乃堂)的木质建筑和院落,以及优雅路上的宋寅馆,依然保留着日式气息,提供沐浴休息、住宿和用餐;春天酒店是国际一流的温泉度假酒店,享受最高的价格。其他酒店如热海、杜泉、迎宾阁和新年酒店提供一般住宿。此后,公路向东北方向进入大屯火山区,到达北部海岸。
沿途有许多温泉、瀑布、硫磺气孔和硫磺产地。山中还有中和寺、玉皇寺、善化寺等古迹。北投温泉区、东北部的阳明山风景区和东南部的出租车林区构成了台湾省北部最大的旅游区。在北投不仅可以洗温泉,附近步道也有很多值得一去的景点,比如安静的北投儿童乐园,还有要踩在布满苔藓斑点的石阶上的福赛吉,这些都适合浴后漫步。北投温泉博物馆北投温泉博物馆位于新北投公园后面。自日本统治台湾省以来,北投一直以温泉镇闻名。
1913年6月17日,台北国政厅为了推动普罗大众享受优质温泉,投资兴建北投温泉浴场。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它是当时东亚最大的spa!有温泉浴、休息室、餐厅、娱乐室等。这在当时台湾电影里的场景里都能看到。可以说是北投温泉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代表性建筑。
1998年10月31日恢复,对后人了解北投风光近代史是福音!目前博物馆免费开放参观。因为节假日人特别多,而且馆内建筑都是国家三级古迹,为了维护合法公共财产的承载负担,一次最多只能承载100人,服务人员数量都在控制之内。在入口处,你必须脱掉鞋子,穿上馆内的室内鞋。所以,踩木地板更贴心!步入博物馆,仔细研究和欣赏这些遗留下来的文物,不难看出当时风光的成功之处!室内陈设:一楼为北投温泉浴池、北投石、温泉北投展区,二楼为北投温泉乡发展史、北投社原住民、榻榻米活动厅、多媒体视听室、北投产业、台湾省好莱坞展区。
青天岗青天岗特色景观区是阳明山公园的一片青青草原,非常适合爬山。顺着冷水坑温泉浴室右前方的指示牌到青田岗,或者从丝绸瀑布走景山吊桥到青田岗,都是节假日比较热门的徒步路线。青田哨所位于七星山脚下,海拔750米。从青田岗到石梯岭,一带绿草如茵,像一张绿色的地毯覆盖在七星山的东侧。是观察台北郊区草原生态的好地方。参观青天岗的最佳时间是春天和秋天。冬天,多风,多雾,多雨。在夏天,天气条件是不利的,因为阳光灿烂,没有树木遮荫。
这片辽阔的草原,因夏季强烈的阳光直射,也被称为太阳谷。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该地区的主要植被是地毯草和假木。草原的绿色气氛令人舒适愉快。一般都是游客在草原上聊天或者游泳跑步。此外,很多人专程来这里赏牛。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部分牛群在草原上漫步、吃草,让岗上的乡村充满激情。青天岗门口有服务站,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进入青天岗后,左侧有一条小路,穿过土地庙和尤鲁路古关,沿着黄嘴山的山脊线前行。它可以穿过边界
穆卡动物园最大的特点是展览环境的布置采用了地缘生态展示法,即按照动物原有的生活环境布置在新的环境中,让动物摆脱铁笼的束缚,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创造最接近动物原居地的生活环境,让动物不必改变生活习惯,游客也能更好地了解动物。还有儿童游乐场和野餐区,服务中心还提供婴儿车、残疾人租车、广播、医疗等服务。台湾省原生动物区展出了20多种原生野生动物,其中有许多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如云豹、蓝腹鹧鸪、梅花鹿等。
这一地区的建立,不仅希望唤起人们爱护本土动物的意识,也希望能为台湾省野生动物的保护尽一份力。蝴蝶馆和蝴蝶公园最大的特色就是现场蝴蝶展示。无论是在造型特殊、巨大透明的玻璃温室,还是花木扶疏的蝴蝶公园,随时都能看到蝴蝶翩翩起舞,让你仿佛置身仙境。可爱的动物区是孩子们的最爱。在育婴室,你可以看到新生动物的娇嫩状态,也可以参加动物教室、艺术工作坊、剧院的各种活动。这个地区饲养的乡村动物可以让你重温乡村的欢乐。
收到大陆礼物的大熊猫夜行动物博物馆,巧妙地通过灯光把馆内的外部世界和馆内世界颠倒过来,让大家白天也能清楚地看到夜行动物在晚上的活动。动物约有50种,有昼型、夜型、昼夜型。沙漠地区的规划尽可能模拟沙漠景观。虽然没有黄沙滚滚的大漠风光,但在棕榈树和仙人掌之间悠闲地享受沙漠之舟,或许能感受到丝绸之路之旅的古意。袋鼠是澳大利亚动物区最具特色的代表。这里展示的袋鼠多达六种。你可以根据他们的外貌和习惯一个一个区分。
非洲动物区展出了许多世界级的珍稀动物,如非洲象、长颈鹿、犀牛、河马等。走在心灵手巧、广袤无垠的非洲地区,其原始独特的风景只有你自己才能体会。鸟园是一个鸟的世界,包括鸟园、水鸟观察区、鸵鸟园和大门口的红鹤池。其中最特别的景观就是重围般的大鸟笼。你想感受和鸟儿一起生活的美妙滋味吗?欢迎来到我们区。生态与恐龙博物馆拥有最精致、最精美的生态全景展示,最生动的动物标本,最正确的恐龙模型。
它是这个公园的信息传递、教育活动和静态展示的枢纽。野餐区、野生动植物观察区、青少年体育锻炼场。除了动物展示区,在我的山谷有多绿之间的公园里有三个户外休息区,这样你就可以在观看动物的同时享受徒步旅行和郊游。
游客须知:
1。公园里不允许养宠物;
2.禁止跨越栏杆,以免发生危险;
3.不允许以任何理由给动物喂食,以免它们生病。台北故宫外观与北京故宫相似,采用中国宫廷风格设计,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博物馆馆藏70多万件,其中陶瓷、绘画、青铜器、玉器、漆器、雕刻、刺绣和满蒙档案最为丰富。总统府建于1919年,其建筑是当时流行的维多利亚文艺复兴风格。它的形状在一座五层建筑的中心是对称的,一座象征权威的塔被竖立起来。它是台湾省领导会见客人和工作的地方。
孙中山纪念馆建于1972年,是一座宫殿般的设计,巍峨壮观。有一个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多功能厅,可举办音乐、舞蹈、戏剧等活动。此外,孙逸仙博士图书馆和中山公园还有30多万册藏书。龙山寺,古称孟加的万华,是台北最早的地方,和大道城一起开发。它被称为一座大厦,两只鹿和Th
阳山公园位于台北盆地东北部。公园主要以大屯和七星火山为中心,因此各种特殊的火山景观和地质构造成为一大特色。这里有许多温泉,如马灶温泉、北投温泉、兴义路温泉等。由娇娇断层造成的。每年春天,花园里的所有植物到处开花,这是一个奇观,吸引了许多客人来享受旅游。士林官邸士林官邸占地5.2公顷。它最初在日本占领时期由总督府园艺科使用。国民政府迁到台湾省后,这里被选为国民党领导人的官邸。
1996年,台北市政府收回官邸用地,对外开放。内宫是蒋中正和他的妻子生活、工作和招待客人的地方。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26年了。官邸旁种满了各种园艺,是个放松享受的地方。烈士厅位于大饭店东侧,占地约1600坪,是一座宏伟的烈士祠。由于其安静的风景和整点换岗的仪式,它经常吸引游客。中正纪念堂位于基地东面,背对杭州南路,坐东向西,俯瞰大陆。三级台阶高14.5米,主体高24米,斗拱至宝顶高31.5米,共计70米。
大门高16米,重75吨。它是由青铜制成的。大厅分为上下两层。上面的地板是40米见方,它的四个角突出7。5米。后方是蒋中正的铜像,坐在中间位置供观赏。西门町是指成都路、中华路、汉口街、昆明街所覆盖的商业娱乐区域,是台北另类次流行文化的代表。位于龙山寺西边的花溪街夜市,是游客来台必去的地方。夜市包括各种小吃,从山货到海鲜。士林夜市是台北最有名的老夜市。它的主要消费者是学生。除了各种小吃,还有很多最受欢迎的服装、精品店等店铺。在这里追逐新时尚的人永远不会空手而归。台北观音山:是台北郊区的名山。山形似卧佛观音像。它庄严地矗立在淡水河南岸的八里地区,面对着北岸的淡水镇和大屯火山群。
它是淡水河口的著名地标。观音山海拔不高,但与18座小山峰相连,最高的硬汉岭只有612米。山径密布,是台北西郊最受欢迎的登山地点之一。山上有许多著名的寺庙,你可以回到河边看瀑布、鹰和鸟,俯瞰半个台北和雄伟的大屯山。这是一个丰富的自然景观。野柳风景区野柳风景区,位于台湾省基隆市西北约15公里处,是一个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它长约1700米,看起来像一只蹒跚着离开海岸的海龟,昂着头,弓着背游泳。因此,有人称之为野柳龟。
在造山运动的影响下,深埋在海底的沉积岩上升到海面,在附近海岸形成了单面山、海崖、海洞等地形。海蚀和风蚀作用于不同硬度的岩层,形成了蜂窝岩、豆腐岩、蘑菇岩、姜岩、风化窗等世界级岩石景观。有三个景区:第一个区是女王头、仙女鞋、牛奶石等。
第二个区域是豆腐岩、龙头石,第三个区域是海蚀壶穴、海豹石等。适用于地质教学中的野外调查课程。林天振的雕像是为了纪念他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迹。野柳景区属于北海岸和观音山景区,有义务提供解说人员,为游客提供免费的解说服务。进入野柳景区,沿着步道走,可以看到各种奇特的地质景观,皇后蘑菇石、仙女鞋、大象石、马岭鸟石等等。当你到达岬角的顶端时
在造山运动的挤压过程中,野柳两侧被挤出两条断层,断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进海湾,中间凸出形成岬角。接下来,在海浪、风雨的侵蚀和地壳的不断隆起下,造成了野柳的奇石怪石。刘烨海洋世界位于景区入口右侧,是全台唯一的海豚海狮表演馆,可容纳3500名观众。
表演集中在海豚的20多个动作上,孩子们有机会与海豚和海狮一起享受。演出中还穿插了从国外引进的高空花式跳水、蹦极等表演。公园的另一个主题是400米长的海底隧道。走进隧道,成千上万条各种各样的鱼在周围穿梭,十分有趣。大洋右侧有一个叫天外天的小平台。可以沿着渔村小道走10分钟,爬上石阶。你可以爬到岩石制成的山顶平台。可以游来游去,野柳美景尽收眼底。
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龙群为题,可以组成龙王、龙母、大龙、小龙、金龙、木龙、水龙、土龙等等。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有以他们命名的江河。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龙的形象和图腾
龙又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著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在《史记.天官书》中亦说∶「轩辕(黄帝名轩辕),黄龙体」,简单点说,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传说中的龙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黄色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黄色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
龙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龙王有为民造福的,也有与民为害的。在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戏曲杂剧《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龙王出现。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关于龙的描写以及龙的故事。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在这以前,龙王的印象大体都是正面的,但到了佛教开始兴盛后,龙王的地位开始下降,在《西游记》中已变成了配角,甚至是丑角。《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的就是大家熟识东海青龙王敖广的龙宫,四海龙王面对孙悟空时也无力反抗,只能颤颤惊惊地献上金刚棒、黄金甲等宝物,而出场时间也寥寥可数;而因为放火烧了龙宫,差点被玉帝处死,幸好被观音菩萨所救,成为了唐三藏的白马的龙王,正是另一个大家熟识的西海白龙王敖闰的三太子。
《封神演义》中的龙王
除了在《西游记》中提及过四海龙王外,另一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亦有龙王的出现。《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是明朝中叶至晚叶时期,由许仲琳编定,亦有一说法是由扬州道教思想家陆西星所改作。
《封神演义》是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为主干,描述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创龙传》中,田中芳树多番提及到四海龙王奉天帝的命令,协助周朝讨伐商纣,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亦的而且确有龙王的出场。但在《封神演义》中,四海龙王在周武伐纣的战争中并没有担当任何重要角色。事实上就如《创龙传》中龙堂始所言,在任何文学作品和典籍中,并没有提及过四海龙王曾参与周武革命的战争。龙王在《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差不多跟在《西游记》中一样,变成了配角、丑角。
在《封神榜》中,哪吒扮演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角色。顽劣的哪吒不知自己身上带著的肚兜和腕镯是仙人的宝贝,在九河湾洗澡时将肚兜放在水中,做成了东海震动,连水晶宫也震动起来。东海龙王敖广(亦有一说法称敖光)派人调查,但派去的人却被顽劣的哪吒以宝贝打死了。敖广再派自己的三太子调查,但三太子也一样被哪吒所杀,更被哪吒剥皮抽筋。最后敖广向哪吒父亲李靖大兴问罪,并声言要向天帝奏告。哪吒心里不服气,追回在路上的敖广揍了一顿。最后四海龙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著了李靖一家解上天庭审判。这时哪吒一人担当过错,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父母,这才平息了此事。最后哪吒在师傅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复活,并担当了武王伐纣战争中的先锋。在这以后,在《封神演义》中便没再提到龙王。由此可见,四海龙王协助周朝讨伐商纣的说法,确实纯粹是田中芳树的创作,并无确切的神话和传说的背景支持。
龙泉乡的传说
《创龙传》中提到,龙泉乡是在青海省某处地方,事实上青海省又有没有龙泉乡呢?前段已有说过,差不多每个省都有以「龙」命名的地方,而以龙泉为名的地方亦有好几个。那龙泉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浙江省的龙泉县,在唐朝以前,此地称为龙泉乡,唐朝开始在此建县。龙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龙泉宝剑」而来。据春秋时代越国的史书《越绝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楚王听说吴国有个干将,越国有个欧冶子,都是铸剑名家。于是派人用重金请两位名家为楚国铸几把铁剑。二人应聘之后,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铁矿精华,铸成三柄宝剑,一曰龙渊,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后来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龙渊剑便改称为龙泉剑。刚才说到的浙江省龙泉县,县城以南有一剑池湖,相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也称为龙渊,因此此地才称为龙泉。
但是还有几处地方也叫龙泉。浙江省除了刚才的龙泉县外,亦有一处龙泉在永嘉县。据《水经注》说,泉眼之中水纹成为蛟龙的形状,牲畜都不敢在这里饮水。河南省西平县也有个龙泉。古书上说此泉水可以砥砺刀剑,使刀锋坚利。江西有一龙泉场,南唐时曾立为龙泉县,现在叫遂州。贵州有一龙泉坪,明清时也称为龙泉县,后来改为凤泉县、凤岗县。那么,青海省有没有龙泉乡?在可考的数据中,没有。也许有小村小乡是这样叫也说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仑就不得而知了。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传说
蛮龙归正的神话
据说,大禹治水有三样法宝:一是伏羲给他的河图、玉简;二是天上的应龙,用尾巴划地,给他指引方向,禹沿着应龙划尾的线路,领着民工开凿河道,疏导洪水;三是大乌龟,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洼的地方。
有一天,一条全身乌黑的龙,在坝边的洪水里翻身打滚,兴风作浪,把大禹他们辛辛苦筑起来的大坝弄倒了。应龙告诉禹王,这是一条蛮七蛮八的蛮龙,邪气太重,归不了正的。于是乌龟友谊着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见那条全身乌黑的巨龙,头上长着一对雪白耀眼的龙角,正在嬉戏翻腾,不时掀起冲天的浪。大禹指南它,它全然不理。大禹于是取出一块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乌龟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为一块斗大的巨石。
乌龟只把尾巴轻轻一挥,天空就划出一道朦胧虹样的弧线,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乌龙脑门顶上的两只龙角之间。乌龙哈哈大笑说:"这块小小的花石头,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无时无刻不在膨胀变大。不一会,便把蛮龙的两面三刀只龙角撑紧了,疼得它直摇头。五彩息石一直不断生长,最后终于把蛮龙制服了。从此,蛮龙成了大禹一个得力助手,听候大禹调遣。
龙窑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太湖里有一条浑身墨黑的乌龙,长大以后,玉皇大帝就召它到天上专管耕云播雨的事情。哪个地方干旱了,乌龙先到太湖喝足了水,再向那个地方喷。乌龙喷出来的水就是雨。
但有一个地方,玉皇大新闻社却不准乌龙去喷水,这地方就是太湖西面丁山、蜀山一琏。因为这地方的老百姓不敬天帝,所以玉皇大帝要惩罚他们。但是乌龙不忍心看到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受苦,就偷偷地降了雨,这一下惹恼了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乌龙,乌龙与天兵天将格斗,打得天错地暗,终因寡不敌从,浑身是伤,摔到地下,死了。当地老百姓非常感激乌龙,就把乌龙的尸首埋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葬土的土堆上出现了许多洞口,人们发现,洞里全是空的,乌龙的尸骨不见了,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地道。后来人们用这个空洞当作烧窑的洞,发现陶器烧得又多、又快、又透、又省柴。从此这个地方就叫乌龙窑。当地又仿照乌龙窑造了许多窑,就叫做"龙窑"。
龙马负图的传说
在河南洛阳东北孟津老城一带,在远古时候是一片水草丰盛的地方。传说古代曾经在图河里出现过一个妖怪。它头似龙,身似马,满身的鬃毛卷成无数个漩涡。人们按它的形状,就叫它龙马。据说这龙马是水中蛟龙变的,凶猛无比。它的到来,使附近洪水横流,庄稼毁坏,人们无法生存下去。
正当人们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伏羲乘坐六龙,来降服龙马。说也奇怪,龙马立即变得温顺善良起来。后来,杖羲根据龙马身上的漩涡,认真研究,坐了八八六十四天,终于研究出了八卦图。"龙马恰为天地用,图河先得圣人心。"后世为纪念伏羲和龙马,修建了一座寺院,叫负图寺,寺前高竖两块大碑,上刻"图河故道"和"龙马负图"。
大鹏斗孽龙传说
在纳西族的传说中,过去有个大酋长,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为了怕他死后儿女争夺家产,就把天地各划一半,儿女各一半,并指定了儿子住在陆地是人,女儿住在海里是龙。
后来,酋长死了之后,住在海里的龙不断侵占陆地,龙子龙孙也经常毁坏人的庄稼。为此,人请来了金翅大鹏,把那海底的孽龙抓起来捆住,给她一次狠狠的惩罚。从此,孽龙再也不敢侵犯百姓了,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地过着生活。
小白龙的故事
泰山黑龙潭下边有个白龙池,据说小白龙从前住在这里。有一次,玉皇大帝叫小白龙下一场狂风暴雨,但他不忍心毁坏老百姓的庄稼,只下了一场牛毛细雨。这下激怒了玉帝,罚他到人间做苦工。
小白龙到人间去做短工,并和一个姓崔的姑娘相爱结婚。有一年,赶上大旱,庄稼都快干死了,小白龙偷偷地显现龙形,帮助下了一场透雨。但它的原形还是让人发现了。它的妻子听到传闻后,不相信,追问丈夫,并让它现出原形给她看看,小白龙被逼无奈,现出原形,一下子把它的妻子吓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小白龙为民浇地的好处,在泉边盖了座白龙庙。
龙女盗神鞭
秦始皇统一六国当了皇帝之后,还觉得不满足,心里老想着要是能把西边的山填进东边的海,国土都变成了平原,更加广大,那才称心如意,只是一时想不出好办法,这个念头只能放在心里。
那时候,北方有个锦奴民族,经常南下骚扰秦朝边境,秦始皇下令从全国各地抓了许多人到北边修长城,监工们逼着这些人没日没夜地干活,不少人累病累伤,暴尸荒野,可是为了赶工期,朝延哪顾得上劳工们的死活,仍然把成批成批的人押来打桩、背土、抬石、砌墙,长城还没修到一半,山里山外就已是一片白骨。
这情形惊动了天上一位好心的神仙,为了解除人间的痛苦,她变成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婆婆来到长城工地,假装寻找自己的儿子,混进了采石队伍。她拿出一捆又细又长又好看的花线,分发给这里的每一位民工,告诉他们只要把线的一端系在石头上,牵着另一端就可以轻松地把石头拉走。大家谁也不相信一根细花线可以拉动几千斤重的大石头,但又不忍忤了"老人家"的好意,只好用一根线拿来试一试,没想到奇迹真的出现了:好几千斤的石头象一个大棉花团一样轻轻一拉就往前滚了好几米!大家高兴极了,连忙向"老婆婆"道谢,"老婆婆"却早就没了踪影--她又到别的地方散发花线去了。这以后几天,民工们干活比以前轻松多了,有说有笑,活也干得更多了。
可惜好景不长,这秘密很快被监工们发现了,监工们又马上报告给了秦始皇。秦始皇起初也不相信,亲自来到工地上观察,果然不假,不由地他又动起了几年前的心思:一根细花线就有这么大的神力,要是把所有的花线集中起来做成一条鞭子,不就可以赶动大山,完成把大山赶往大海的宿愿了吗?他越想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移山填海的壮观场面,立即下令没收所有的花线。回到咸阳,连夜召来民间的能式巧匠,把花线织成了一条粗壮有力的"赶山鞭"。
鞭子做成了,等了一夜的秦始皇迫不及待地朝着附近的华山挥起了神鞭,横抽一道梁,竖劈一道川,把个美丽敦实的华山打得到处是棱角、崖壁,变得险峻无比。
看见"赶山鞭"有如此神爱,秦始皇稍做准备就出发了,他来到中国的最西边,命令一个将军牵着一头大象在前面领路,他自己在后面不停地朝沿途的大山群山舞动鞭子,山神们都怕挨神鞭打,拚命地跟着大象朝东跑,一路上,山越集越多,好象漫天盖野的兽群在移动,那情景好不壮观!不几天,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上的山都被赶了下来。
秦始皇赶山填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东海龙宫里,老龙王急得坐卧不安--要是真的把海都填平了,他到哪里安家呢?他想上天请神仙收回神鞭,时间又来不及,要知道天上一天,人间就是一年,等他奏准玉帝,恐怕东海早就变成了一马平川的陆地;去拦秦始皇吧,又怕秦始皇翻脸朝自己打上几鞭。唉,苦思冥想没有结果,龙王差点急晕过去。
龙王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女儿三公主最善解人意,又聪明又漂亮。她见父王悉成这个样子很是心疼,以为父王得了什么重病,特地跑过来问长问短,龙王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她,谁知三公主听了掩口一笑:"我当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就是不让秦始皇再赶山吗?这有什么难,父王就请在家等我的好消息吧!
说完好就转身出了龙宫,只身来到秦始皇赶山的必经之地--贵州平坝的高峰山下,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仡佬族少女,拔下头发上的金簪随地一划,在山脚下靠大路的地方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座凉棚,棚内的桌子上放着热乎乎的香茶和香喷喷的饭菜,三公主坐在棚内耐心地等着秦始皇。
再说秦始皇连着赶了几天的路,又累又饿又渴,天快擦黑的时候到了高峰山,看见路边凉棚内有桌有椅有茶有酒有菜,还有一位秀色可餐的仡佬少女,他本来也是个贪杯恋色之徒,哪肯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他走进凉棚,大大咧咧地往椅子上一坐,把赶山鞭顺手放在桌帝,叫酒要菜,花言巧语地和三公主调笑。三公主一面与秦始皇周旋,一面殷勤地劝酒夹菜,不一会儿,干什么就被灌得酩酊大醉,躺在地上呼呼大睡。三公主从棕树上摘下一片棕叶,吹了几口气,变成一支难辨真伪的假"赶山鞭",换下了威力无穷的真鞭,高高兴兴地回龙宫向龙王报捷去了。
秦始皇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睁眼一看四面荒草,连人个鬼影也没有,昨天喝洒的凉棚,满桌的酒菜和那个美丽的姑娘也都不见了踪影,所幸"赶山鞭"还在身旁,他站起来,拦拦身上的草沫,弹掉帽上的灰尘,继续赶山。他左抽一鞭,可抽一鞭,群山纹丝不动,他连抽十几鞭,鞭子都抽烂了,还是没有一点儿效果,这才明白着了那少女的道,鞭子被调了包,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咸阳去了。那些被秦始皇从高原上赶下来的山再也回不去了,都聚集在广西、贵州一带,就是今天的十万大山。
龙女的传说
龙女的传说较早的源于唐代。《梁四公记》载东海龙王之女掌管龙王宝珠,梁武帝以烧燕献龙女,龙女报之以各种珠宝。在佛经中也有龙女成佛的故事。唐代以后,龙女的故事多与男女爱情有关,如唐代李朝威的传奇《柳毅传书》,叙述了一个凡人与龙女从相识、传书到恋爱结婚的故事。唐末时又有人信此作《灵应传》,五代是杜光庭的《录异记》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我国元代戏剧家李好古的杂剧《张生煮海》,其中主人公龙女三娘是东海龙王之女,她美丽而单纯。一日,为驱遣心中的怀春悉绪言,便带着侍女一起到海上散心,听到了张羽的弹琴声,深为感动,于是她不顾自己是龙神之女,和张羽私订终身,还主张向张羽赠送定情信物--鲛肖手帕,并约定八月十五中秋佳期节招张羽为婚。最后在张羽的斗争下,迫使她父亲龙王应允了婚事,终于和张羽结为美满夫妻。
龙王家族的有关故事
传说龙王有自己的家族,有龙子、龙女。在六朝〈僧护经〉中说,印度有五百商人入海,请佛僧做随行法师,到了海上他却被龙王请去,为龙王的四龙子讲叙佛经。〈西游记〉中也有龙子化马为唐僧坐骑的故事。明代徐应秋在〈玉堂变荟〉中记载龙生九子,并具有不同形象、性格、爱好的有趣传说。
引言:
数千年中国史,是王朝更迭的历史,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煌煌几千年,无数个王侯将相粉墨登场,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王朝的更迭是自然而然,是历史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可古人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天上的星宿,地上的风水都是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兴旺或者衰落的。
古人眼里的龙脉古人们把山川河流的走势,分成大小龙脉上百个,如长江,黄河,祁连山等都是一些大型龙脉,古代的帝王对龙脉的执念一直很深,他们都要千方百计的防备其他”真龙”出现,威胁自己的江山,当然也有很多风水大师和江湖骗子以龙脉为噱头,搅动了一番风云。
刘伯温斩龙明朝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以江淮布衣之身,从一个乞丐成长了一个王朝的缔造者,在历史上出身之低,无处其右者,在元末乱世,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各路枭雄,并驱除鞑虏,重塑汉人河山,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但是朱元璋是明教出身,依靠宗教造反和农民起义夺得江山,建立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朝。朱元璋由于其泥腿子出身再加上见识短浅,对“龙脉”之说深信不疑,同时他又是个危机感很重的人,总担心有人要谋害他,篡夺的他的大明江山,就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式,“斩断天下龙脉”,以求自己的王朝千秋万世。
刘伯温是朱元璋手下的头号谋臣,在民间传说中,有“三足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之说,人们把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在民间传说中,他更是号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被世人神化,于是“斩断天下龙脉”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刘伯温身上。
据传,为求江山延续万年,刘伯温被朱元璋钦定为斩龙脉大使,破坏天下水脉地脉,来防止另一个“真龙”出现,那结果呢?他当然没有做到,明朝后来被在东北崛起的满清所取代。
传说刘伯温接到圣旨后,召集天下能人异士和风水大师,几年间走遍华夏大地,共斩断龙脉九十九条,当他们一行人来到长白山,最后一条龙脉就要被斩断时,忽然心生警兆,一干人等落荒而逃,于是这条唯一的龙脉就被保留下来了,那究竟为何,刘伯温在大功告成之际忽然退缩呢?
据传,刘伯温等人是怕遭受天谴,我国风水学上认为龙脉是上天为平衡天地山川而存在的,它对国家很重要,如果龙脉全部没有了,那么极有可能出现无数地质灾害,什么天降陨石了,地龙翻身了,可能大明的百姓也要承担风险,刘伯温作为这次“斩龙”的主要负责人,肯定会遭受报应的。
兴于东南,亡于西北刘伯温向朱元璋交旨后,朱元璋大发雷霆,对刘伯温一干人的工作很不满意,后经刘伯温陈述利害,再有当时有大明朝“兴于东南,亡于西北”的谶语,因长白山在东北,朱元璋认为这条龙脉与大明的灭亡没有任何关系,才最终同意留下了这唯一的龙脉。
以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明朝的确是亡于西北,被陕西出身的农民军首领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朱元璋和刘伯温君臣没想到的是,在他们死后,唯一留下的那条龙脉,几百年后兴起了一批通古斯野人,(满清假说自己是女真族后裔,但后世史学家皆不认),他们趁中原之乱,率兵侵入,成立了中国第二个少数民族大一统王朝。
刘伯温斩龙的其他传言
据说刘伯温没有斩掉长白山龙脉,有三个原因:第一,刘伯温本不愿接手这个断子绝孙的任务,因为斩断龙脉对皇帝是有好处,但是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并且斩龙脉本身就损阴德,如果自己真的把龙脉斩了,可能会报应在自己的子孙身上,为了不殃及后代,刘伯温没有斩断长白山龙脉。
第二,刘伯温作为有名的智者和风水大师,他认为天地自然是平衡的,龙脉是斩不绝的,即使他把长白山龙脉斩断,天地也会自行运转,形成新的龙脉。留下长白山龙脉尚可被大明王朝所掌控,若是其他地方冒出新的龙脉,那就更不好办了,因此留下比斩断更好。
第三,据传刘伯温来到长白山,看到其龙脉尚未成型,与气势磅礴的占据中原的大明朝龙脉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于是就一时大意放弃了。
结语
满清取代大明,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我们不得而知,关于刘伯温斩龙的传说,数百年来,人们还是口口相传,也许这本是个子虚乌有的故事,是满清统治者为了愚弄民众,杜撰出来,以证明自己天命所归的谎言。历史的发展必然有其客观规律存在,岂能是人力所能强行干预的!